CXO是医药外包服务这一产业链的整体概括,覆盖药企药物研发至最终规模化生产的各个环节,包含CRO、CMO/CDMO等。
由于其分别服务于医药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三大环节,可简单理解为研发外包、生产外包、销售外包。
资料来源:头豹研究所,湘医投整理
CRO行业综述——服务内容
CRO(合同研究组织,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通过为制药企业提供贯穿药品临床前、临床试验阶段以及上市审批等环节的药品研发外包服务而创造利润。
CRO服务内容包括化合物合成与筛选、药物安全有效性评价研究、临床试验技术方案设计、临床试验开展及数据分析管理、药品注册上市审批服务以及上市后监测和四期临床研究等。
资料来源:头豹研究所,湘医投整理
综合型CRO
能够提供医药研发外包合同全流程服务。
临床前CRO
主要从事化合物研究服务和临床前研究服务,其中化合物研究服务包括先导化合物发现、合成,药物的改制、筛选,生物咨询服务等;临床前研究服务包括安全性评价研究、药代动力学、药理毒理学、动物模型等。
临床CRO
主要以临床研究服务为主,包括I至IV期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注册申报以及上市后药物安全监测及营销服务等。
资料来源:头豹研究所,湘医投整理
从服务内容来看,CDMO对临床前研究阶段、临床阶段和商业化生产阶段深度全面介入,为医药企业提供高技术附加值的生产服务。
CMO/CDMO(合同定制生产机构/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机构)
服务内容:主要重心则集中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定制化生产和上市后的商业化生产。包括药品工艺开发和优化、中试制备、原料药或者制剂放大生产等。
产业链价值:供给决定需求的细分领域,生产研发涉及的工艺开发等环节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是客户对服务供应商选择的重要考量。
整体而言,CXO行业的服务覆盖了从药物发现到临床试验到最终上市后的商业化生产。
CXO公司上市情况:目前A+H有26家CXO公司
国内CXO公司最早于2000年前后成立,最早药物发现业务/CDMO业务受益于全球产业链转移获得大的发展、2010年后临床CRO与安评业务受益于国内创新药企业数量增多以及在研项目增多逐渐呈现快速增长。
近年来,尤其是2017年以来,CXO公司纷纷在A股或者港股上市融资、助推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目前在国内A+H股已上市的CXO公司有26家,包括下属列表中的23家CXO公司,以及转型中的普洛药业、金斯瑞科技和博济医药。
资料来源:wind,H华西证券研究所
国内 CXO 重点公司更新
药明康德
6月21日药明生物发布公告,截止2023年5月31日,公司年内新增综合项目25 个,其中新增商业化项目2个,临床3期项目4个,临床2期项目1个,临床1期项目1个,临床前项目 17个。对比公司此前在2022年年报交流中表示,未来每年将新增120+个综合项目的目标,市场担忧2023年或无法完成指引,并影响短期业绩兑现。
药明生物当天股价暴跌17%,也直接引发次日CXO板块集体暴跌:截至2023年6月21日A股中午收盘,康龙化成下跌10.40%,药明康德下跌7.47%,凯莱英下跌7.41%,美迪西下跌5.63%,泰格医药下跌4.82%。
在药明生物新签项目数量直线下降的背后,更揪心的是其结构性变化:绝大部分新增项目都来源于海外,国内新增项目几乎停滞。
CXO的繁荣直接依赖于下游制药企业的需求,当资金都选择规避甚至抛弃下游的Biotech,而纷纷聚集到上游的CXO来进行所谓的“避险”,这就恰恰导致最大的风险产生了——CXO的订单开始迅速地消失。
(1) 海外投融资数据已逐渐回暖,23H2 新签项目数有望环比提升:据动脉网统计,我们发现 2023 年 5 月全球生物医药领域融资总额约 24.75 亿美元,环比上升约 23%。我们推测下半年随着投融资热度的逐渐回暖,公司新签项目数有望环比提升。
(2) D-M 转化率 100%,“Win-the-Molecule”加速,漏斗稳健:自 2018 年,公司项目由D 延伸至 M 阶段的转化率高达 100%,同时“Win-the-Molecule”战略新增项目加速。我们认为公司在行业内竞争力仍维持 TOP2 水平,行业环境回暖后,新增项目加速落地确定性较高。除此以外,随着在手项目的不断延伸,早期项目逐渐进入到临床3 期及商业化阶段,为可持续高速发展起到有力支撑。
(3) 三曲线共同支撑公司业务长期高速发展,“R+D+M”或为新的发力点:公司在此次公开资料中首次披露了公司长期持续发展的 3 条曲线,自 2019 年公司 R+D+M的增长模型已经搭建成型,能够为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从概念到商业化生产的一站式服务。我们认为这种独创的商业模式,增强了客户粘性,为公司业绩带来更强的弹性和可持续性。
资料来源:动脉网,湘医投整理
类似的情况,已经在多个CXO公司的营收变化中体现。
在2023年一季报中,CGT行业CDMO龙头和元生物明确表示:受外部持续经济低迷影响,下游创新药研发的融资压力总体上升,公司CDMO业务项下的部分 CGT 药企客户融资到位推迟,其项目订单有一定的暂缓或延期。
有着"细胞培养基CDMO第一股"之称的奥浦迈,2023年一季报数据显示:其服务的临床前项目数量,从去年底的70个,变成了72个,整整一个季度只增加了2个临床前项目。
资料来源:choice,湘医投整理
国内企业市占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临床前CRO(药物发现+安评+实验室分析与测试):
2022年中国本土头部企业市占率12.59%(药明康德7.45%,康龙化成3.14%),全球看查尔斯河市占率8.58%最高;市场相对分散。
临床CRO:本土很小,成长空间大。
2022年中国本土头部企业市占率3.14%(全球临床CRO龙头如IQVIA、ICON、Covance、Syneos,单家市占率均超过10%); 本土临床CRO客户仍主要以本土创新药企业为主,市场规模远小于全球临床CRO市场,本土最大泰格医药全球市占率也仅有1.98%。
资料来源:IQVIA,湘医投整理
小分子CDMO:本土头部企业市占率高。
2022年中国本土头部企业市占率为11.76%(合全药业已经超过Lonza成为全球最大小分子CDMO龙头);药明康德(合全药业)全球市占率预计5.92%(考虑了辉瑞的新冠大订单,小分子CDMO市场规模按照529亿美元计算);本土CDMO公司商业化CMO项目仍在快速增长,未来市占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生物药CDMO:中国本土头部药明生物市占率8.39%,全球第二大。
按照Wind对药明生物主业的收入增速预测,2025年有可能就超越Lonza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药CDMO。
资料来源:IQVIA,湘医投整理
海外 CXO 重点公司更新:
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查尔斯河)
1、全年业绩增长超预期,Q1延续高增速势头。
2022 年 CRL 业绩稳定增长,全年收入 39.7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3%,剔除并购、剥离等因素的内生增长率为13.4%。2023 年 Q1 实现收入 10.2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6%,内生增长 15.4%。公司收入增长主要是 DSA 以及 RSM 业务推动的。利润端,2022 年公司净利润4.93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5%,2023 年 Q1 净利润 1.04 亿美元,同比增长 9.2%。
2、药物发现和安全性评价(DSA)保持高增长,安评业务量价齐升。
受益于Biotech 客户的强劲需求,近年来 DSA 业务收入持续提高,新冠疫情对该板块也没有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客户需求仍然非常旺盛。22 年起安评业务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实现了量价齐升,药物发现业务也逐渐恢复。2022 年 DSA 收入 24.47亿美元,同比增长 16.1%,2023 年 Q1 收入 6.6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7%,主要受益于安评业务的快速增长。由于 NHP 的供应限制(主要影响 2023 下半年),公司预计 2023 年 DSA 业务收入将实现低到中的个位数增长。
3、CDMO 业务整合及拓展拖累 Manufacturing 业绩,公司预计 2023 年增速向上反弹。
2020 年生物制剂和禽流感疫苗业务是主要的收入增长贡献,2021 年生物制剂检测和微生物解决方案需求旺盛,2022 年 Q2 开始 CDMO 业务持续下降,主要系公司对新收购的 CGT CDMO 进行业务整合和客户拓展。2022 年制造板块收入 7.90 亿美元,同比增长 6.3%;2023 年 Q1 收入 1.67 亿美元,同比下降 13.4%,公司在 2022 年 12 月完成了禽流感业务剥离,剔除剥离、汇率波动后内生增长率为-1.8%,主要系 CDMO 收入下降。公司预计 CDMO 业务将于 Q2 开始改善,推动 Manufacturing 全年增速向上反弹。
4、实验动物模型和服务(RMS)从疫情影响中恢复,公司在中美收入快速增长。
2019 年中国对研究模型的需求旺盛,收入保持增长,2020 年新冠疫情造成客户研究场所关闭和现场活动减少,上半年业绩严重受损,2020 年 Q3 开始逐渐恢复,主要是由于中国市场的反弹,叠加基因工程模型服务(GEMS)收入增长迅速,2022年起北美成为主要增长来源,中国区域收入受到了一定的新冠负面影响。2022 年RMS 收入 7.39 亿美元,同比增长 7.1%,2023 年 Q1 收入 2 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小型动物模型的需求快速增长,公司预计全年保持高个位数增长。
Medpace
1、公司业绩保持强劲增长态势,Q1上调2023全年指引。
2022 年公司收入14.6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7.8%(恒定汇率下增长 29.2%),GAAP 净利润 2.45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0%;2023 年 Q1 延续 2022 年高增长势头,实现收入 4.3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2%(恒定汇率下增长 31.8%),GAAP 净利润 0.7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9%。公司净利率持续提升,从 2018 年的 10.4%提升至 2022 年的16.8%。在 Q1 优秀业绩的背景下,公司上调了 2023 全年指引,预计收入增长19.5%到 23.6%至 17.45 亿到 18.05 亿美元(2022Q4 给出 2023 指引为 15.8%到 19.9%),GAAP 净利润增长 1.9%到9.6%至 2.50 亿到 2.69 亿美元(2022Q4给出 2023 指引为-0.1%到 8.0%)。
2、高在手订单和新签订单为后续增长提供动力,员工数量和人效双重提升。
2022年公司新签订单 18.3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6%,2023 年 Q1 新签订单 5.5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4%,需求逐渐恢复。截至 2023 年 Q1 末,公司在手订单 24.60亿美元,同比增长 17.8%,其中 13.30 亿美元订单将在未来一年内转化为收入。2023 年 Q1 订单出货比提高至 1.28(2022 年 Q4 为 1.23),反映出客户下单意愿逐渐增强。截至 2022 年末员工人数达到 5165 人,同比增长 15.8%,人均创收28.3 万美元,同比增长 10.3%,实现员工数量和人效的双重提升。
3、持续做深中小型生物制药客户,美国资本市场融资困难对公司业绩影响有限。
公司是一家以中小型 Biopharma 为核心客户的临床 CRO,客户结构比较稳定,2023 年 Q1 小型 Biopharma 占比 79%,中型 Biopharma 占比 17%,大药企占比 4%。当前全球市场投融资放缓,中小客户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但是从 Q1 业绩来看客户端需求仍然旺盛,公司预计全年投融资压力将逐渐减弱。
LabCorp
1、新冠检测的大幅下降对公司收入和利润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2023 年 Q1 实现收入 37.78 亿美元,同比下降 3.1%,其中新冠检测收入同比下降 84%,基础业务增长 9.8%。公司于 2023 年 Q1 上调了全年的基础业务指引并且下调了新冠检测业务指引,预计 2023 年新冠测试收入将下降 90%-80%至 1.1 亿-2.3 亿美元,基础业务将增长 9.5%-11.0%至 150.4 亿-152.4 亿美元。
2、Diagnostics:新冠检测需求明显下降,诊断基础业务推动增长。2022 年诊断板块收入 92.04 亿美元,同比下降 11.2%,主要系新冠 PCR 检测和抗体检测大幅下降。2023 年 Q1 收入为 23.83 亿美元,同比下降 2.9%,其中新冠检测收入同比下降 84%,降幅超出预期,基础业务同比增长 19.8%,Ascension 实验室协议贡献了 7%的增长。公司在 2022 年 10 月完成与Ascension 建立长期实验室关系的交易,购买其外展实验室业务的精选资产,扩张了公司实验室服务、分析和实验室网络的访问。
3、Drug Development:临床开发业务将在 2023 年中完成剥离,下半年业绩有望加速增长。
2022 年药物开发板块收入 57.10 亿美元,同比下降 2.3%,主要系新冠需求下降和乌克兰俄罗斯危机影响。2023 年 Q1 收入 14.01 亿美元,同比下降 4.0%,主要系 NHP 短缺、新冠疫苗及治疗工作减少和 FSP 合同损失。2023年公司将剥离临床开发业务成立一家全新的上市公司 Fortrea,原有 LabCorp 将完全专注于实验室服务和诊断业务。
资料来源:LabCorp 公司公告,湘医投整理
海外 CXO 公司重点指标一览
核心业绩指引维持或收窄
对比海外龙头 CXO 公司在 2022 年报和 2023 一季报所提出的 2023 全年业绩指引,可以看出多家公司维持或收窄核心经营指标。
(1)药物发现及临床前 CRO 龙头 Charles River 下调并收窄全年业绩指引,主要系食蟹猴供应限制将对下半年安评业务造成较大影响。
(2)临床 CRO 板块,MEDPACE 上调了全年业绩指引,公司订单保持强劲增长,体现出海外中小型生物制药公司的强劲需求;IQVIA、ICON 维持全年指引;Labcorp 收窄全年收入指引,并且上调了全年基础业务收入指引、下调新冠检测业务收入指引,体现出公司对非新冠业务的增长信心。
对比海外龙头 CXO 公司的订单情况,整体上 2023 年 Q1 海外 CXO 延续了2022 年趋势,在手订单稳健增长。各个细分板块的订单趋势有所不同:
(1)药物发现及临床前 CRO 板块,在手订单相比 2022 年底小幅下降。由于生物制药终端市场不如去年强劲,客户会评估开支时点和水平,短期内预订量有所放缓,需求趋势正在正常化(接近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2)临床 CRO 板块,除 Syneos 以外各公司在手订单高速增长,其中 MEDPACE 在手订单增速最快,2023 年 Q1 在手订单 24.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8%。Syneos 在手订单延续 2022 年下降趋势,主要系公司临床业务转型、项目推进速度减缓等因素影响。
(3)生物药 CDMO 板块,Samsung Biologics 的 CMO 合同金额保持强劲增长,2023年 Q1 合同金额达到 99 亿美元,同比增长 33%。药明生物作为国际化 CRDMO龙头,北美和欧洲市场是其重要的收入来源,截至 2022 年底公司未完成订单总额增长至 206 亿美元,持续推动未来收入上升。
全球生物药 CDMO 产能更新:
全球生物药 CDMO 产能加速扩张,竞争愈加激烈。根据全球生物药 CDMO龙头产能规划,2023 年 Lonza 产能约 45 万升、三星生物 60.4 万升、药明生物32 万升、勃林格殷格翰 38.7 万升、Fujifilm 为 33.7 万升、Celltrion 为 25 万升。
未来几年各公司在全球保持大规模扩张:
(1)Lonza 于 2022 年新增 Portsmouth 的中型哺乳动物产品设施、Visp 的制剂和生物偶联物设施,截至 2023 年 Q1 已经开始运营。公司投资 5 亿瑞士法郎在瑞士 Stein 建造一个大型商业化制剂工厂,预计 2026 年完工。
(2)三星生物 4 号工厂于 2023 年 6 月初全面投产,公司以 34 个 1.5 万升发酵罐为生产主力,总产能达到 60.4 万升。公司还投资 1.9 万亿韩元建设 5 号工厂,拥有 18 万升产能,预计今年开始建设、2025 年 4 月前投入运营,5 号工厂全面建成后公司总产能将达到 78.4 万升,保持全球领先。5 号工厂是公司第二生物园区的第一个工厂,第二园区竣工后公司总产能将达到 132.4 万升。
(3)药明生物持续增加全球产能,顺应后期和商业化生产项目的快速增长趋势。截至 2022 年底公司在全球拥有 14 个原液生产工厂,总产能约 26.2 万升,2026 年原液产能将扩大至约 58 万升。
(4)Fujifilm 扩建丹麦工厂,新增 16 万升生物反应器,丹麦工厂产能将达到40 万升,公司预计 2026 年完成扩建。公司计划在美国 Holly Springs 建设价值20 亿美元的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工厂,配备 16 万升生物反应器进行大规模细胞培养生产,并且可能根据市场需求扩大至 64 万升产能,预计 2025 年投产,旨在灵活应对订单的增加。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湘医投整理
生物医药投融资数据更新
全球投融资逐步复苏,下游创新需求有望持续改善。2022年以来全球生物医药融资情况呈断崖式下跌,IPO市场遇冷,资本市场处于稍许冷静期。2023 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出现改善趋势,2023 年 5 月全球生物医药融资金额有所上升,融资金额为 24.75 亿美元,同比下降 9.90%,环比上升 21.32%。而国内资本市场仍保持谨慎,2023 年 5 月国内创新药融资金额大幅下降,融资金额为 29.6 亿元,同比下降 14.94%,环比下降 40.20%。
资料来源:Choice,浙商证券研究所
小结
国内:2023 年过去的 5 个多月中,CXO 板块经历了较大的市场调整,CXO龙头企业新签项目数量直线下降,绝大部分新增项目都来源于海外,国内新增项目几乎停滞。认为是包括药明生物在内的CXO板块进入到了大订单消化的新周期,不能像过往一样聚焦成熟业务,通过成本套利获得较高增长。
全球投融资逐步复苏,下游创新需求有望持续改善,但过往动辄年度业绩增长50%甚至100%的黄金时代,可能已经不会再是行业的常态,但横向比较,CXO仍然是标准的成长性行业,认为其未来年化增长仍能维持稳定上升。
国外:医药创新研发需求稳定,海外龙头核心业绩整体维持,头部 CXO 在手订单稳健增长,生物药 CDMO产能加速扩张。
美国实验猴供应紧张,海外订单有望向国内转移,中国食蟹猴价格企稳,国内部分 CRO 龙头企业自 2019 年开始布局上游实验猴供应商赛道,实验用猴供应相对充足。海外临床前 CRO 订单有望向国内转移。
CXO公司数量众多,龙头公司通过并购整合不断扩大公司规模,提升药物一体化研发服务能力和户覆盖度。
中小企业模式较为被动,订单供需信息无法无缝对接,若不能继续强化自身综合研发技术优势及各项商业竞争优势,被替代风险高
细分龙头议价权仍然优势明显,强者恒强格局短中期不会被打破。
【一体化龙头】: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美迪西等,
【小分子CDMO龙头】:药明康德、凯莱英、九洲药业等;
【大分子CDMO龙头】:药明生物等;
【临床前CRO龙头】:药明康德、昭衍新药、美迪西等;
【临床CRO龙头】:泰格医药等;
【仿制药CRO龙头】:百诚医药等;
【分子砌块】:药石科技、毕得医药等;
【CGT CDMO龙头】:药明康德、和元生物、金斯瑞生物科技等。